深度好文丨徽州属于江南吗?
江南在哪里?
你一定会想到苏锡常、杭嘉湖,
断然不会想到江浙沪之外的徽州。
江南各地却都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俗语;
苏州评弹里,徽商还当仁不让成了“主角”。
徽州属于江南吗?
4位文化研究专家将为我们
界定江南范畴,厘清徽州与江南的关系。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唐力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王振忠、南开大学教授卞利、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
图源/星球研究所
1 徽商聚散主导江南市镇兴衰
Q1:有人说,在江南文化版图中,皖南像是个“外来者”。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唐力行:这涉及江南地区、江南文化边界的问题。如果说江南是环太湖地区(苏松常杭嘉湖),徽州就是“外来者”。如果从安徽与苏南、浙北长期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的划分来看,皖南就不是局外人。
无论是“小江南”,还是“大江南”,徽州人始终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这里的前提是:江南作为一个经济文化区域是在历史互动中形成的。
首先是南北互动。历史上北方三次南迁以及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江南经济文化逐步赶上并超过北方。北方移民进一步向江南山地移动,江南西部由此得以开发。
再是江南内部互动,明清以来长江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东西互动进一步增强。徽商在当时的江南中心苏州以及众多江南市镇,造就了一个由坐贾、行商和海商而构成的巨大商业网络。这一网络又使苏州和徽州、平原和山地的互动更加频繁,以至于民间流传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
周晓光:在江南文化版图中,皖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一,失去皖南文化,江南文化版图是不完整的。第二,皖南文化的内容和特色,深刻影响江南其他区域的文化。第三,皖南文化与江南其他区域文化的互动,是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促进江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因。
比如,清代戴震等徽派朴学名家与吴派惠栋等人的切磋交流,推动了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由此,考据学成为清代学术的主流。又如,徽商在江南地区的活动,不仅推动了江南经济和市镇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江南文教、慈善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Q2:说到“无徽不成镇”,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卞利:明代中叶后,徽商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在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扬州、苏州、杭州、松江(上海)及南京等城镇,徽商几乎占据压倒性地位,甚至控制个别地区的经济命脉,以至形成了“无徽不成镇”的局面。
王振忠:所谓“无徽不成镇”,更确切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它就只是一个村落;徽州人进来后,开始建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将村落变成市镇。此种说法稍有夸张,但从明清以来的诸多史籍来看也有理据。
周晓光:徽商的聚散,是明清许多江南市镇兴衰的主导因素。例如《嘉定县志》记载,许多徽商侨寓于上海周边的南翔镇,推动南翔盛极一时。后来,当地有无赖专门“蚕食”徽商,徽商无奈撤出,结果“镇遂衰落”。
上海嘉定区南翔镇
Q3:还有人认为,明代中后期海外市场的开辟,也与徽商紧密关联。这似乎与人们惯常的印象有所不同?
卞利:作为经济实力、规模人数最大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于明代中后期起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日本、南洋诸国进行海上贸易。在台湾海峡,许栋等徽商甚至还与葡萄牙商人有贸易往来。
王振忠:从总体来看,明清徽州海商存在一个重要的转变——从武装走私转向政府特许经营的海外贸易。这种转变,与明清两代不同的海洋政策相关。
当时,不少从事海外贸易的徽商定居苏州。他们运回条铜、昆布、海参、鲍鱼、鱼翅和漆器等,又将中国的丝绸、药材、糖货及书籍字画等源源不断地运销海外。
仅就发展海外贸易、开拓海外市场的角度而言,今天对徽州海商这一群体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
苏州春蕾茶庄,原名“汪瑞裕茶号”
其创始人汪瑞裕来自安徽歙县
2 东西互动托举江南繁荣
Q4:明清的苏州评弹里,有很多关于徽商的传奇演义。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唐力行:通过明代唐寅的记载可以看到,阊门外二十里的街市,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徽商的天下。在苏州评弹中,长篇弹词《描金凤》中有关徽州典商汪宣的故事,便是一个生动事例。
卞利:徽商凭借良好的文化素质、艰辛的开拓精神、灵活的经营方略,在苏州等地谱写了绚丽多彩的江南城市生活画卷。它背后折射出一个基本的合作逻辑,即互相包容、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金阊门银胥门”,此为阊门
Q5:徽州与苏州的这种合作与互动,对今天的联动发展有什么启示?
唐力行:在互动的基础上,徽州与苏州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经济上,苏州是江南的经济中心,并孕育资本主义萌芽;财力雄厚的徽商将巨额商业资本汇聚到苏州,大大增强了苏州的活力。
文化上,徽商把苏州等大都市的经济文化信息和生活方式输入徽州,使徽州社会经济发生变动;同时,徽商又把深厚的宗族制度和文化带到苏州,一些徽州的精英也在苏州定居下来,由“外来者”变成了“在地人”,助力苏州自发、缓慢地发生社会转型。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必然会与其他相关区域发生人员、经济、文化等深层次交往和互动。是徽州与苏州(包括江南其它地方)共同造成了江南区域社会整体的繁荣。
Q6:始建于唐朝的徽杭古道,被认为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古道。这条南行山路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往来?
卞利:徽杭古道以徽州府治歙县为起点,至昱岭关后进入浙江境内,沿途多在悬崖峭壁之上开凿道路。从徽杭古道运输的货物有进有出,出去的货物多为茶叶和山货,输入的多为生活用品。
周晓光:沿新安江水路顺流东下,也是古代皖南与外界商贸、文化联系的重要通道。往更远的方向看,古代皖南和外界还有一条经江西南下、越大庾岭而达广州的长途路线。在“五口通商”之前,中国茶叶外销只有广州一地,因此做“洋庄茶”的徽商多通过这条路线将优质茶叶运销海外。
徽杭古道,图源/疤气
3 给江南文化注入多元活力
Q7:清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催生了影响深远的全国性剧种——京剧。有研究提出,这一文化盛事,不仅属于安徽,而且属于整个江南。这应当如何理解?
卞利:清乾隆五十五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给乾隆皇帝祝寿,朝廷从扬州征召了以高朗庭为台柱子的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之首。之后,不少徽班相继进京,融合发展成“四大徽班”。此后,为适应北京观众的口味,“四大徽班”逐渐结合北京语音演唱,最终诞生了京剧。
唐力行:徽班是徽商建立的家班,早期主要集中在扬州和苏州,后随徽商的足迹传播四方。徽州艺人在走天下过程中兼收并蓄——明万历年间,在吸收整合江南传统的弋阳腔、青阳腔基础上,徽州腔正式形成。之后,它又吸收清丽婉转的昆腔,创造出昆弋腔,徽剧基本定型。从徽剧形成吸收的唱腔、徽班及演员的分布来看,“徽班进京”这一文化盛事确实不仅属于安徽,而且属于整个江南。
徽剧《惊魂记》
Q8:还有观点提出,不同于吴越之地的士大夫审美,徽州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平民风度。由此,江南文化既精雅、绝伦,又朴素、简约。
卞利:徽州地处山区,勤劳俭朴向来是徽州人的传统美德。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曾记录经营于苏州和松江等地婺源商人质朴的衣着和生活,以及赢得当地人尊重的情况。
更广泛地说,恰是“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商,给精细乃至固守的吴文化和江南文化注入了一股多元的活力。江南文化不再是孤芳自赏的小众圈子,而成为延续到今、雅俗共赏的重要地域文化。
渔梁坝,徽商“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起点
Q9:徽州还被誉为考察我国传统社会极好的范本。这是为什么呢?
王振忠:徽州的传世文献极为丰富。例如,徽州方志数量多、质量高,特别是反映基层情况的乡镇志相当可观。国家图书馆所藏善本族谱共400余部,徽州族谱占一半以上。
此外,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因此研究明清时代的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徽州大概是再好不过的一个典型。
卞利:一般认为,徽州文化集中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和中华文化“标本”的重要价值。
今天研究江南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如若割裂徽州,将会是巨大的缺失。
罗东舒祠,徽州呈坎古村最具代表性的宗祠
图源/艺旅 GC
江南在哪里?徽州属于江南吗?
这是当代人的迷思,古人从未困惑。
若要寻找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必去徽州。
江南人文深度体验
点击查看详情,预定立享特惠👇
添加小艺咨询
这些热门特展都延期了,要看抓紧!
这些美味,只属于春天
原来人民币才是史上最强文创
本文转载自上观新闻,作者夏斌
稍有文字改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旅文化诚邀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可查看约稿函